天一房产5月 金山锦溪商砼5月 汇智科技10月 华溪商砼8月 涌山春景钙业3月 临港石灰厂 临供石灰厂 临港力盛建材有限公司 胜达矿业6月 远洋威利板材 欧美亚电子3月 乐平锦绣城,给您一座百万人期待的锦绣城5月 塔前钱亿亿环保科技4月 乐平长福矿业7月 礼林英明瓷土矿业1月 长城汽贸 高家德旺建材6月 双田镇岩口采石场4月 张家坞采石 永鑫墙材2021.1月 上河采石厂5月 临港钙业有限公司 众埠茅坪采石5月
乐平首页 > 范晓波的BLOG-终结者

新闻内容

范晓波的BLOG-终结者

来源:范晓波的BLOG 类别:文学原创 添加时间:2009/09/27

这是我写的第一篇和历史有关的东西。不过这并不表明,我也会加入所谓历史文化散文的写作潮流。证据在我心里。我其实并不在意书上告诉我们的那些历史,我只关心无数个个人在时间旋流中的命运,以及,这种普遍的命运的无力感所暴露的政权更迭方式的残酷性。

将史册往后翻动的,不是鸽翅扬起的和风,是刀、斧、枪炮,或更厉害的核子武器。
书写史书的材料,也不只是芳香的墨水,历史的许多章节,是用腥味十足的血水写就的。平时用老百姓的血,每个朝代的结尾,则要用君王的鲜血来完成。
许多时候,我们只是被历史剧情的大开大阖、大悲大喜所吸引,而忽略了具体的个人在这样的起承转合中的晕眩和剧痛。
被史料省略和遮蔽的芸芸子民的疼痛我们只能靠逻辑推理去想象,那些在史书上留下过浓墨重彩的终结者,他们的血迹,却是稍一留心就能触摸到的。
似乎,历史必须通过加重他们的悲剧才能接近一点公正,列祖列宗对政敌和子民犯下的所有罪孽,都要由这最后一个人来加倍地偿还。
这个君王,也许残暴,也许暗弱,也许勤勉,也许还有点雄才大略。但他的个人道德和秉赋并不能决定自身的命运,他身上背负着整个帝国的命运,他昏庸,那个句号要用他的血来画,他贤明,但如果贤明不到力揽狂澜的境界,那个句号还是要用他的热血来刻画,只不过,呈现给我们的悲剧要愈加触动人心罢了。
他们的血,浓酽晦暗,就像是在一根衰老的血管里淤积等待了数百年。

我首先想到的是崇祯。李自成是第一个公开对他抱有同情心的政治人物,这个大顺朝的短命皇帝在《登极诏》中评价崇祯“君非甚暗,孤立而炀灶恒多;臣尽行私,比党而公忠绝少。”用俗语概括一下,也就是“君非亡国之君,臣皆亡国之臣”的意思。
一个能得到最仇恨自己的政敌同情的人,注定要在后世引发无尽唏嘘。
如果把崇祯放到历代帝王中去排队,他的品性和资质至少可以排到中上水平,甚至,按照大众对于贤君的惯常定义,崇祯也完全可以忝列其中。有的地方还超出一般贤君。
史料载,崇祯登基后,不耽犬马,不好女色,勤于政务,平均每天睡眠时间不到2小时。这样的勤勉程度,超出历朝历代的好皇帝,就算放在工作节奏和强度都在高速增长的今天,也是极为惊人的,简直是在向身体的极限挑战。
至于能力,仅举一例即可证明。他初登皇位时才16岁,许多人在这样的年龄还是懵懂少年,情窦初开专注风月,或者浑浑噩噩不谙世事。崇祯16岁时就已具备早熟政治家的心智。他一上任,就以惊人的魄力和权谋解决了专权一时、老奸巨猾的魏忠贤,为自己树立了威严,为新政权的运转排除了障碍。当时明朝的老百姓用“圣人出”这3个字来称颂他。
后代的历史学家和民间舆论对崇祯的诟病,主要集中在他后期的一些施政失误上,这其中,又以他错杀袁崇焕为议论的焦点。多疑,刚愎自用,反复无常、刻薄寡恩,大家从崇祯的行迹中总结出这些性格弱点,并把它们当做解读一切症结的钥匙。似乎,就是因为他多疑、刚愎自用、反复无常、刻薄寡恩,才导致了他的一系列错误。这些错误又最终导致了明朝的灭亡。
这个论证过程的链条环环相扣,十分完美,但正因为过于完美,也暴露了它的简单和粗暴。原因是,我们过于相信逻辑推论,而忽略了人在特定境遇下的复杂性。既然可以推理是他的性格悲剧导致了政治生态的恶化,为什么就不可以反过来推论,他的悲剧性格是恶劣的政治环境造就的呢?!
运动员常常在大赛时因为紧张发挥失常,一个人在危局中,判断能力和行为能力更易变形。更何况,崇祯所面对的危难,是明朝在两百多年的时间内累积下来的。天灾、内乱、外患就从各个方向扑面而来,像挥之不去的蜂群,困扰着这个青年皇帝的智商和情绪。在这种无休无止的纠缠和围攻下,只要不是大智大勇的政治超人,多半会出现智力下降、心理变态的症状。
“自崇焕死,边事益无人,明亡征决矣。”这是后人对袁崇焕被杀事件的评判。暂不论这种说法是否科学。有学者说过,清朝给袁平反是为了抹黑崇祯的形象以削弱他对大明遗民的影响。
先来一个假定,我们这些站在时间的河岸上指点过往舟楫的看客,假如你处在崇祯的位置,你会不会杀这样一个人?
他上任时承诺5年内收复辽东。但他所完成的事业,不过是打造了一条宁锦防线以赢得和敌人谈和的筹码,这条后来证明并不能真正阻止后金军队的防线,却几乎拖垮了明朝的财政。
之后,他又违制先斩后奏残杀另一位抗金大将毛文龙。这个被他莫名其妙杀掉的敌后游击队司令,正是在过去许多年里有效牵制后金军队的重要力量。毛被他斩首后,后金军终于敢长驱数千里,绕过宁锦防线,取道蒙古突袭到北京城下。此时,这个驰援京都的宁锦防线的主帅,和引狼入室的向导一般,只比敌人早到北京城下一小会,并没有在路上截杀敌兵。和城防部队一起击退敌兵后,这个疑点重重的将领,在那样微妙的形势下,还进一步违制,向皇帝要求领兵入城休整……
一位身负帝国安危的国防部长兼前敌总指挥,却在几乎耗尽明朝国防资源的情况下,让敌人打到自己的首都城下。这样的危机,在此前近200年里确实从未有过。
传说中的皇太极施反间计欺骗崇祯是否真有其事已无从考证。信任一个手握重权的封疆大吏,对于皇帝无疑是场豪赌,当赌博几乎要让你倾家荡产时,你还会相信自己的选择并继续下注吗?
“咐托不效,专恃欺隐,以市米则资盗,以谋疑则斩帅,纵兵长驱,顿兵不战,援兵四集尽行遣散,又潜携喇嘛,坚请入城”。这是崇祯给袁崇焕定的罪名,并未说他叛国,只是陈列事实。对照袁的诸多失误,基本还算客观。
就算是有冤杀的可能,在那样的情景下,以帝国做赌注的赌徒,又怎能保持头脑的冷静呢?
即便是三百多年后的今天,仍有人在争论到底是崇祯冤杀了袁崇焕,还是袁崇焕断送了崇祯。
摒弃事后诸葛亮的种种信息便利,假如置身于崇祯的处境,我想自己未必能看得比他更清,做得比他更好。
这样的假想让我不寒而栗。
1644年3月18日,紫荆城里举行了最后的晚宴。这个原本属于春天的夜晚,死神比春神奔跑得更快。为了防止妻女落入敌手遭玷污,崇祯忍痛将她们逐一砍杀,一边挥剑一边哭道:“汝何故生我家!”幼女昭仁公主被当场砍死,长女长平公主被砍断一只胳膊昏迷过去。
19日凌晨,崇祯在煤山一株老槐树下自缢而亡,时年33岁。死时“以发覆面,白袷蓝袍白细裤,一足跣,一足有绫袜”,衣上用鲜血写道:“朕自登极十七年,逆贼直逼京师,虽朕薄德匪躬,上干天怒,致逆贼直逼京师,然皆诸臣之误朕也,朕死,无面目见祖宗于地下,自去冠冕,以发覆面,任贼分裂朕尸,勿伤百姓一人”。

李煜可能是中国古代历史中知名度最高的终结者,也是个被过度谈论的人。对于这个人,我的感情极其复杂,不知是同情更多,还是不屑和其他态度更多。作为一篇有关末代君王的文字,又不可能绕过他。绕过李煜,就绕过了悲剧中的悲剧。
在我看来,李煜身上重叠着四重悲剧:一、不该生在帝王家;二、如果无法改变出身,也不该当帝王;三、如果一定当帝王,就不该沦落为亡国之君;四、如果注定要做亡国之君,就不如像崇祯那样用自尽挽留最后一点尊严,而不要赖活不成被人毒死。
他的不幸从效果来看,比崇祯更甚,但我对他的同情,无疑比对崇祯更少,崇祯的不幸只是悲剧,李煜的不幸里除了悲剧,还掺杂了海量的耻辱。悲剧或许不可抗拒,但耻辱却是可以靠勇气和节操去避免的。
同情主要纠结在命运中诸多不可逆转的偶然。
一个“性骄侈,好声色,又喜浮图,为高谈,不恤政事”的人降生在帝王家这个偶然就不多提了,最关键的是,随后的诸多偶然,把这个不愿也不适合当帝王的人最终推上了皇位。
李煜是父亲李璟的第六个儿子,如果按照子承父业的惯例,他和皇位之间隔着5个哥哥,而且,李璟还曾有将皇位传给弟弟李景遂的想法,这样,他距离皇位又远了一程。
仿佛头顶之上真有只神秘的手,一步一步撤除了李煜和皇位之间的障碍。先是除李弘翼之外的4个哥哥先后病殁,接着,李弘翼为了争夺皇位,设计毒死了亲叔叔李景遂。这时,李煜和皇位之间只隔着哥哥李弘翼了。
此时,李煜仍有机会摆脱,他也努力争取了。为了向哥哥和父亲昭示无意皇位的决心,他一头埋进词曲书画里躲了起来,还煞费苦心为自己取了钟山隐士、白莲居士、莲峰居士、钟峰隐者等号,每日参禅诵经,了断俗念。
弘翼或许已经在心里放过了宅心仁厚的弟弟,但那只神秘的手没有放过离皇位只有一步之遥的李弘翼。毒死叔叔景遂后没几个月,李弘翼也“暴卒”弃世。
这样,李璟病逝后,李煜这个被大臣们认为“德轻志懦,又酷信释氏,非人主才”的人,被迫非本色出演了。
接下来的事并非我关注的重点,关于李煜的施政才能,历来也有各种说法。我说过,脱离历史的具体语境讨论得失总有站着说话不腰疼的轻浮感。不过,南唐确实是在李煜手里葬送的,他的政才不如诗才也基本是有公论的。
这些都不能怪他,这个皇位并不是他自己争取来的。我疑惑的是,975年国都被宋军攻破时,李煜为什么要肉袒出降,并被俘至汴京,还接受了违命侯这种屈辱的封号?
有朋友提醒我,并不是每个人都有死亡的勇气。骨头硬的人舍生取义,骨头软的只好奉行好死不如赖活。
这也算是符合国情的解释,不过这样一来,李煜的悲剧就更加凸显了,一个人舍弃了尊严去换取苟活,最终尊严和性命尽失。
从史料上看,宋太祖赵匡胤对待李煜还算人道,李煜最大的耻辱是宋太宗赵光义赏赐的。赵光义谋害哥哥赵匡胤即位后,不仅把李煜贬为陇西郡公,还剥夺了他作为一个男人的最后寄托和尊严。
宋人画的《熙陵幸小周后图》是中国历史上最特殊的一幅春宫图,它不仅有色情,还有暴力。“太宗戴幞头,面黔色而体肥,周后肢体纤弱,数宫人抱持之,周后作蹙额不胜之状”。此画非常写实地记录了赵光义强暴李煜皇后小周后的情形。元人冯海粟在图上题诗:“江南剩得李花开,也被君王强折来。”
赵光义强暴小周后,并非特定情境下的偶发事件。赵光义以皇后想与众命妇磋商女红或赏花为名,反复强召小周后入宫,一去就是数日。
这时李煜的反应是什么?宋人王铚在《默记》中说:“(小周后)例随命妇入宫,每一入辄数日,而出必大泣,骂后主,声闻于外,后主多婉转避之。”
这个丈夫被受辱的妻子责骂之后,只有躲着不敢看她,然后,流着眼泪写些“人生长恨水长东”、“问君能有几多愁,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”之类的句子。
一味轻蔑李煜也许有失公允,反观我们身边的市井生活,像李煜这种无力保护自己女人却有毅力把屈辱扛下去的男人还少吗?!
这还不是深渊的底部,厄运最爱追杀跪着向它乞怜的人。
你忍受了屈辱,却没有权利表达伤心。978年,李煜因“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”、“一江春水向东流”这些句子触怒了宋太宗,被这个无耻的皇帝用牵机药毒杀。牵机药是中药马钱子,主要成分是番木鳖碱和马钱子碱,服用之后,人极度痛苦,身体抽搐蜷缩,最后头与足部拘搂相接而死,状似织布的牵机。
李煜的死不仅屈辱,而且痛苦,不仅痛苦,而且姿态丑陋。
他的悲剧中唯一的亮色是小周后始终如一的爱情。李煜死后不久,不甘落入赵光义之手的小周后也自尽而亡,追随李煜而去。
单从文艺美学的角度评判,李煜的词确实凄美绝伦。但我并不愿意多看他的文字。李煜最好的词基本都写于做违命侯和陇西郡公那个时期。这些诗词的诞生让我想起人工培育珍珠的过程。
蚌壳因为体内嵌入异物而痛苦,不断分泌出一种富含珍珠粉的物质去包裹它,日积月累,形成了光彩迷人的珍珠。
我不喜欢这个过于残忍的孕育过程。我宁愿李煜有幸沦为一个籍籍无名的文艺青年,也不要被后人奉为千古词帝。
那种无限抬高李煜诗词魅力的言行背后,是否潜藏着一种观赏贵胄落魄的小人之心呢?这样揣度或许也有小人之心的嫌疑。我想,隔岸观火的冷漠还是有一点的吧。你只在乎珍珠的炫目,而忽视了蚌壳的痛苦。

不管李煜还是崇祯,都远算不上暴君。中外历史上被锁定为暴君的帝王有许多,离我最近的一个是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,他死在照相机发明之后,这让我有幸目睹他和家人的真实容颜。
面庞光润,胡须整饬,平心而论,这模样堪称美男子,至少,看上去很有教养。再退一步,和暴君这两个字所散发出的气息绝难匹配。
在熟悉他的人眼里,他的确是个性格温柔、优柔寡断的人。1894年,当父亲的意外死亡迫使他仓促登上皇帝宝座时,他慌乱而畏惧,精神几乎崩溃。
更糟糕的是,这样一个原本只适合做谦谦君子的人,一当上皇帝就因为一件意外事故背上了血腥沙皇的恶名。那年5月18日,俄国宫廷在莫斯科为尼古拉二世举行加冕典礼。民间谣传沙皇将在这天向民众赏赐丰厚礼品,十几万等着天上掉馅饼的大众齐聚在广场上,人群因为争先恐后而像波浪一样互相推搡,互相践踏,最终造成3000余人伤亡。
同崇祯李煜一样,尼古拉二世远没有祖上那么幸运,执政后就面临席卷欧洲的经济和政治变革。新兴的资本主义经济与俄国落后的农奴制产生了不可调和的矛盾,蓄谋已久的反对派趁机起事。
像所有曾有点理想的皇帝一样,尼古拉二世最初也曾尝试过改革,包括创建议会。但他很快发现,善意的让步不过是赐给反对派致帝国于死地的机会,只有赶紧收手,沿用历代沙皇的铁腕手段:通过秘密警察对内弹压,再对外扩张以转移危机。先是参加八国联军瓜分中国,然后又发动日俄战争。
1905年旅顺被日军攻克后,十多万政治身份复杂的工人在彼得堡举行请愿游行。尼古拉二世当时并不在皇宫,但人潮不断向皇宫逼近。警卫部队害怕局面失控,未及请示就以“工人想摧毁冬宫”为由,下令向请愿队伍开枪。当场被子弹打死、军马踩死的有1000多人,其中有部分妇女和儿童。这个“流血的星期日”从此坐实了尼古拉二世暴君的恶名,也掀起了革命的海啸。
尼古拉二世一生中最大的失误是将俄国带入第一次世界大战,这场没有多大意义的战争拖垮了俄国的经济,并导致500万俄国人丧命。皇帝的“小父亲”形象在子民心里彻底崩塌。1917年2月国内爆发了二月革命,尼古拉二世在从前线返回首都的途中被迫宣布退位,8个月之后的十月革命,则革了沙皇和他一家的性命。
二月革命后上台的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属于温和派,承诺保证沙皇一家的安全。但沙皇一家准备流亡国外时,尼古拉的堂兄、英国国王乔治五世拒绝收留他们,其他国家同样不敢贸然接纳这个失去皇位的沙皇。
临时政府只好把沙皇一家暂时隐藏到西伯利亚等待转机。在那些极度寒冷的日子,尼古拉二世一想到有一天可以逃离俄国,过上自由安全的平民生活,心里就觉得无限温暖,并将此视为后半生的最高理想。这个理想支撑着他度过了皇位被剥夺之后的一个又一个黑夜。
倾覆了临时政府的十月革命最终粉碎了尼古拉二世的梦想,沙皇全家被布尔什维克军队逮捕,囚禁于叶卡捷琳堡。1918年7月16日深夜,沙皇全家被看管他们的布尔什维克官员突然枪决。
这个命令到底是布尔什维克总部的正式决定,还是叶卡捷琳堡一带的地方官员擅自下达的,目前仍是迷案。在那样的乱世中,许多事情的来龙去脉都被有意无意隐去了。
反正,以残暴着称的尼古拉二世,最终得到了残暴的报应。
处决沙皇一家是在一间空空的地下室,以等待转移为由,沙皇一家被骗到此处。据当事人回忆,尼古拉二世夫妇被子女和随从簇拥着坐在仅有的两张椅子上,马灯在头顶不安地晃动。突然,房门被撞开,几个契卡特工人员面无表情出现在地下室。尼古拉二世惊恐不祥地问:“你们……要干什么?”并试图站起。回答他的是一阵骤然爆发的枪声。顿时,子弹的啸叫和凄厉的呼喊声炸作一团。奥尔加公主本能地扑到弟弟身上去保护他。第一颗子弹击中她的肩部,第二颗子弹射穿她的胸膛,其他人则像被暴风横扫的叶片,倒伏在地上抽搐呻唤着。最后一颗子弹射入奥尔加的喉咙,鲜血和一种奇怪的声音从她嘴里可怕地喷涌而出……
是年,尼古拉二世50岁,妻子46岁,大女儿奥尔加23岁,二女儿塔季娅娜21岁,三女儿玛利娅19岁,小女儿阿纳斯塔西娅17岁。患有血友病的儿子阿列克塞•尼古拉耶维奇只有14岁。
他们的尸体被浇上硫酸和汽油匆匆销毁,残余骨渣被随意抛弃在一个废弃洞穴中。80年后,部分尸骨经DAN鉴定得以确认。
尼古拉二世的残暴是否也有其理由和苦衷?政治立场的不同会导致对同一事件的看法判若云泥。
令人感慨的是,在80年后的一次悼念活动和民意调查中,70%的俄罗斯人赞成恢复末代沙皇一家的名誉。尼古拉二世,则被追认为近代史上为最伟大的俄国人之一。
如此惊人的峰回路转背后的玄机是什么?这个问题还是留给政治和历史学家去深究吧。我无法释怀的是,那4个如花似玉的姑娘和原本只有半条命的少年与父亲的作为何干?他们手里从未沾过他人的鲜血,却要无辜而悲惨地献出自己的血。
照片上的她们,也包括14岁的他,确实称得上如花似玉,年轻,漂亮,善良,礼貌,把一切美好的词汇用在她们身上都不过分。花朵还来不及充分打开自己的美,就被暴力之手粗暴地揉碎。
又是一个不幸生在帝王家,而这个不幸,没有一个是她们自己的选择。这样的无辜,中外历史上俯拾即是。

无法想象,每个开国皇帝在万民拥戴下走上权力的巅峰时,真的相信自己创下的基业会万世不倒吗?至少,第一个皇帝之后的那些皇帝不该有这种绝对的自信,那个刚刚被他扼杀的王朝就是前车之鉴。如果是这样,在鼓乐喧天的热闹中,是否有人设想过自己的某个子孙如何承受那个可怕的宿命呢?如果他想到了,他君临天下的成就感是否会稍稍打点折扣呢?
从世界史的范围看,也确实有个别王朝的终结没有喷溅出过重的血腥味,尤其是在封建社会结束之后的近现代以来,这样的几率在逐渐增多。有些还很幸运地找到折中方案:交出统治权,但保留了皇位,即君主立宪制。如英国、挪威、丹麦、日本等国。
最具传奇小说元素的人物是保加利亚的西缅二世。1946年,新成立的保加利亚人民共和国废除君主制时,西缅二世才9岁。他们一家被迫流亡埃及和西班牙等国。像所有励志故事里的主人公一样,西缅以积极的心态应对消极的处境,发奋图强,拿到法律和政治学的大学文凭,并以少尉身份从美国某着名军事学院毕业。
流亡55年后,西缅二世回到“不堪回首”的故国保加利亚,创建党派参与竞选。2001年7月24日,西缅二世宣誓就任首相。这个被终结了王位的前国王以和平的方式夺回了执政权。
这样的故事绝对是凤毛麟角,但它提示了一个命题:暴力并不是解决政权更迭的唯一办法,民主同样可以解决问题。它的好处显而易见是:谁都不需用性命做代价。
或许,相对于真正成熟的文明,人类争夺政权、分配政权、行使政权的制度可能还处于十分低幼的阶段。毕竟,我们有国家的历史才短短几千年,我们走出血腥味四溢的原始丛林也才一万年左右。
再过100年,或者再推后1000年,我们的后代或许能通过他们的实践证明,嗜血并非人类的本性,用优雅的毛笔和钢笔写历史,比用刀枪和大炮书写更为省力,也更具审美效果。至少,每个时代的句号,不需要一颗颗血淋淋的头颅来代替。

关于乐平 服务说明 代理合作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

育学园 中国樟树网 崔玉涛的育学园 崔玉涛 乐平市政府网

乐平天下互联网技术服务中心  合作专线:13800000000

赣ICP备12001075号-1

Copyright © 2007 www.lpshi.com! company. All rights reserved.

本站声明:本站部份资料来源于网上,由程序自动收集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,请与我们联系,我会及时删除。